举报网上交易偷税。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安徽省淮南市国税稽查局举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上海市陈先生的举报电话:“今年4月,我在淮南市的一个网上商店购买了一批服装、数码相机等货物,金额45000元。货款已汇,货物也已收到,但对方拒不开具发票。”
“你能否提供详细的交易记录和该网站的网名、网址吗?”值班人员问道。陈先生提供了该网站的网名、网址,以及联系电话。举报中心及时向稽查局领导作了汇报,由于网上交易偷税的举报还很少见,局领导非常重视,当即表示:“一定安排精兵强将进行重点稽查。”
接到任务后,稽查人员反复听取了录音举报电话。通过认真分析后认为,网上交易是以网络传媒为平台,隐蔽性强,取证难度大。为了不打草惊蛇,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检查组决定采取先外围取证,后逐步深入、环环击破的检查方法。
网上设伏跟踪监控
稽查组迅速与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由公安部门对该网站进行跟踪监控。一天、二天、三天过去了,跟踪监控信息显示并未发现该网站有任何网上交易行为。是走漏消息,还是举报有误?守候多日的稽查人员陷入迷雾之中。
就在稽查人员一筹莫展的时候,第四天网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一位湖北网民向该网站的虚拟商店发出了购买一批数码相机的帖子。该网站立即回帖,发布了该种数码相机价格及汇款银行账号,并承诺货物保质保量,先汇款,后发货。
得到上述信息后,稽查人员经淮南市国税局局长批准,拿着《检查银行存款许可证明》的稽查人员来到有关银行进行外调,查询了该网站公布的汇款账户。结果发现,该账户是2003年5月以李某名义开设的,共有25条汇款记录,全部是外地汇来的。经过分析,稽查人员认为外地汇款极有可能是购货方汇来的货款。但这是全部业务,还是冰山一角?显然还是一个谜。
时近“五一”长假,检查组决定暂不与该网站刀兵相接,而是暗中观察。这种战术果真收到了效果。监控信息显示,“五一”黄金周共有51位网民向该网站申购各种数码相机、服装、笔记本电脑等货物,该网站分别向各网民公布了5个银行汇款账号。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检查人员迅速到这5家银行进行外调。经查,这5个银行账户全部是2003年5月以李某、王某、张某等名义开设的私人存款账户,共有108笔汇款记录,金额共计20万元。至此,稽查初战告捷。
为了拿到有效的证据链,稽查组经请示领导后,决定南下取证。稽查组一行三人驱车700多里来到了上海市,找到了举报的陈先生,取得了他购买服装、及数码相机的汇款收据及邮购收据的复印件。
突击检查拿到原始电脑记录
该是收网的时候了。稽查组在公安经警大队的配合下,于今年5月18日对该网站进行了突击检查。
在淮南市中心交叉路口一幢大厦的一间房子里,稽查人员从几台电脑中,当场查获记录该网站销往全国各地货物的流水账,以及部分收到的汇款单等资料。稽查人员会同公安部门的电脑专家,当场对该网站的有关电脑资料进行了解密,查获了该网站通过网络销售货物的原始电脑记录。
在证据面前,李某不得不交代了偷税事实。原来,李某在一次上网时,无意间看到有人在网上进行商品买卖交易,认为这是一个生财之道,于是也申请了一个域名办起了网站。
该网站从2003年5月份起,在网上开起了一家虚拟商店。李某先试着发布了一条商品销售信息,结果还真有人回了帖子,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此后,李某便通过网站在网上发布各种商品信息,如果有网民汇款购买,他再去组织货源。由于该网站销售的货物价廉物美,得到了网民青睐,生意十分火爆。为了掩人耳目,该网站在各家银行以私人名义开设了5个账户。
经查,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从该网站能核实到的交易中,发现李某共销售货物达108万元,未申报纳税。据此,稽查局对其做出了补缴税款41788.46元、罚款65190元、加收滞纳金7822.80元的处罚决定。至此,一起通过网上虚拟商店销售货物偷逃税款的案件成功告破。
(中国税务报社 )